fbpx

FREE PERIODS HK

 Buddy Buddy Talk 2 – 月事關咩事

 Buddy Buddy Talk 2 – 月事關咩事

在「Be My Buddy Buddy──月事平等展覽」最後一日,亦是今年的世界月經日5.28當天,Free Periods HK請來了兩位嘉賓:《非實力派》的聯合創辦人Jon Jon和藝術策展人及文字工作者Ky Wong,一起來經鬆「講經」,打破對月經的羞恥與誤解。

 

誰可以談月經?

會邀請Jon Jon 來對談,源於Zoe記得他多年前已曾經在網上留言#無M唔會有你,引起不少迴響。Ky就曾經在2020年一個展覽裡以女性身體流出的血為提材創作,探討女性與血的糾纏。

蒲一開始,Jon Jon 感興趣地問起Zoe 為何會開始做月經相關的倡議工作。Zoe談起快十年前的初次月經杯共購經驗,讓她和身邊的朋友討論多了月經問題:「觀察多了經血流量,身體狀況等,覺得是很好的契機讓大家更開放地討論」。後來Zoe聯合創辦慈善團體Free Periods HK,希望帶來更多改變:「譬如有些智力受限的女孩子用M巾可能會很不舒服,想除掉,如果可以介紹不同的月經用品給他們,例如Ky都很愛用的月經褲(不用額外的月經用品,以特殊科技與物料製成的吸血內褲),可能會比較適合他們。」

 

Jon Jon說受邀時也有疑惑:「自己都沒有來經,我可以嗎?」他說分享會前一天在親戚家燒雞翼,男性年長親戚聽到他要講這個話題反應很多,說他「點會識講」。Jon Jon對這種說法很反感,覺得這正是為何這麼多人覺得討論月經是羞恥的事。其實放諸日常生活,有好多事與自己沒直接關係,例如動物平權,就算沒有切身痛苦,也可以去理解身邊人的痛楚。

Ky 2020年在澳門參與了一個展覽,那個創作是在床單上絲印了很多百合花,百合是創作時常用的符號,死亡時在葬禮會見到百合,另外它也有象徵純潔、美好、乾淨的印象,但百合裡面都有一個品種叫血百合,有一種衝突意味,「我在床單上印了很多不同形狀殘缺不一的紅色血百合,作品旁邊有陳列一些不同國家文獻,如何處理和討論血,其實有很多都很接近。除了經血還有破處的血,都會被視為不潔或詛咒等等。」

「其實床都是女性的戰場,無論是親密關係或者我們的身體,與床都有不可分割的關係。」

有趣的是,那個展覽是澳門文化局贊助的,是一個婦女會講女性的展覽,展覽叫做「感性、知性、新女性」,但展品不可以直接講性教育,也不可以寫明講月經,仍表示這是禁忌的題材。

 

如何分享痛楚

Jon Jon 說自己來分享會前又看了一條短片,片中讓男性嘗試以機器模仿M痛,讓男性嘗試戴一條黏濕的M巾,只是看已經覺得很不舒服,而女性卻每個月都要經歷,夏天38度的日子更是痛苦。

其實他幾年前待的網媒也有拍過類似的影片,那時youtuber遠沒有現在盛行,他們的channel不想只做娛樂,也想用一些新方法去講議題,所以就有了讓男生去買M巾,試戴M巾和用機器模仿M痛等的嘗試。影片最高有幾百萬觀看次數,對不同性別觀眾都是有趣的體驗,Jon Jon自己謙說並不覺得單拍條片就能改變世界,「我常覺得做很多東西都是種子,好像今天大家聽這對談,可能很久之後有一刻會出現一些經驗讓你想起這對談,再延續這個議題。我自己也可以在自己平台再多做些事,不只談月經的痛。」

Jon Jon 說到曾有一次看到同事因經痛屈坐公司角落,抬頭是面青唇白的樣子,站都站不起來,初時會想真有那麼嚴重嗎?後來每月都發生,他便明白了真的很難熬。

Ky說想像每個月都有幾天有人整天打你肚子,雖然程度沒那麼嚴重,但就好像每月要生一次小孩一樣:「你不想在工作場合露出軟弱的一面,會狂吃止痛藥去抑止痛楚。」大家也談到香港並沒有法定的月經假,有些較友善的細公司可能會有,但大公司就很少見了。

社會層面上的月經禁忌和打壓

Jon Jon 家是水上人,傳統上有很多禁忌,譬如來經的人不可以給祖先上香,「拜山祭祀甚至葬禮都不可以去,真的試過有葬禮上,問到為何那個人沒來,就有人尷尬地說因為他『不方便』沒來。這是很嚴重的,剝奪了一個完整他的傷痛經驗。」

Ky說月經的痛苦分為兩個層次,其一是身體的痛楚,來經時身體的苦難,來經者會想為何自己會受苦、受折磨,由古代到現代都是。

「譬如聖經都會講女人是特別大罪,你來經就是沒履行生育的責任,因為你來經就是沒有懷孕,你無符合你應有的功能,來經就是你要受的懲罰。」

其二是,社會性上將來經者剝離,將其隔離,甚至去人性化。

「因為來經的就不算是人。所以不會理會來經者會否想出席葬禮,或者想送別親人,或者他想參與祖宗的慶典的感情,但因為你身體的不潔,所謂的『不方便』,就會替你下一個決定,這種儀式你都不可以參加,將你當成一個沒有功能的物件去看待。」

「”Taboo” 這個字源於拉丁文的”Tapua”,有一意思就是『不潔的血』。」

Ky說自己都撇除不到覺得自己來經是受懲罰,旁邊的Jon Jon對此表示非常震驚,Ky解釋說雖然知道為何會這樣但仍會不由自主覺得自己的痛楚是一種懲罰。因為社會上存在很多的責備眼光,譬如說你M痛是因為喝太多凍飲、你沒照顧好自己、中女就應該記得來經時貼暖貼帶披肩等等,沒做好就是你自作自受等等。

校園日常與月經用品的禁忌

Jon Jon 說到小時候甚或現在都是,不明白為什麼女孩子拿M巾永遠要好像做賊一樣,需要嗎?Ky則分享她讀女校時是沒有太大問題,因為全都是女孩子,大家都會大聲問有沒有人有M巾,後來轉到男女校時才發現讀男女校的女孩子會比較因為此事感到羞恥。漏M的時候也一樣,男女校發生的話男生反應可能會過大,雙方的不理解亦令羞恥感層加。

Ky後來克服這種禁忌與羞恥感的方法卻有點出人意料,在場大家都笑得很開心。她很喜歡打麻雀,疫情期間變得更頻密,有次她自己在家裡椅上漏了M,洗乾淨再把椅子拿出來給客人坐。那天坐那椅子的朋友贏了很多錢!後來她跟朋友分享來經賭運會比較旺這件事,大家後來都紛紛爭那張椅坐。雖然好像是另一種的迷信,但起碼有時當例如長輩說來經是禁忌之類的話時,幽他一默也不失為一個好方法。

Jon Jon 提起感觀與實際上的分野,譬如說「衝紅燈」(在女性來經時進行插入式性行為),老一輩可能會覺得「大吉利是」,但有些人會覺得可以無需戴套避孕很自由(講者都提醒大家這是迷思,還是要戴套去防預疾病傳染)或者Jon Jon第一次拿月經杯上手,都會有種「這是不是用過?這乾淨嗎?」的感覺。運勢、衛生、尷尬,到底是因何產生不同的情感和反應?「這種微細變化都要時刻觀察和保持覺醒,自己的態度是否能令女性或其他人覺得舒服。」Jon Jon 如此反省。

Zoe 補充說不同人都對置入式月經用品如棉條、月經杯等覺得有禁忌,譬如經血污糟,來經時不應踫自己下體,或者放置入式產品進去表示你是「性開放」的人等。

 

月經平等離我們有多遠?

談到月經用品,開始講到月經貧窮的話題,簡單來說,對於貧窮國家或發達國家中的經濟弱勢者,月經用品都未必是可負擔/很容易能取得的產品。

Ky分享有些公司也會有性別友善政策,提供一些女性用品給員工。「除了經濟上也會有知識上的貧窮,譬如單親的女性,爸爸未必了解女孩子的生理變化,在學校也不一定有信任的老師可以討論。另外有些地區/國家女性地位低,更加難很到支持。」

「月經產品其實可以很貴,譬如現在有種叫安睡褲的產品,一條用一晚已經要二十元。而女性被要求在經期間仍需要符合日常的社會職責和任務,所以她們需要自費購買月經用品做『一個有用的人』。」

Ky以前就有位同學家裡拿綜援,為了省錢會在學校取紙巾墊在M巾上,讓一條M巾可以用一整天。後來也有參與者分享到以前讀女校的女朋友的經驗,因出身於單親家庭,父親並不知道怎樣協助女兒處月經,最初竟買咖啡濾紙給她用,後來她在學校一直漏M,父親改為買護墊,但也解決不了問題。同學們都很不解,後來班主任終於問出真相,一班同學就放學後手牽手陪她去買衛生巾,大家聽了都覺得窩心又感慨。

Ky提出很多國家都有討論月經用品稅收問題,月經用品要與其他零售商品一樣收銷費稅,變相令來經者要負擔額外稅收,不少國家都開始調整這項不公平的政策。

Zoe分享德國有團體一直推動取消稅收,指出黑松露的稅收與棉條的稅收一樣重,反而出版一本書的稅收比例比棉條還少。有間當地社企就整了一本「棉條書」,把棉條放在書本中出版,讓大家關注這個稅收不平等的問題。

 

停經又如何?

Jon Jon說起前一天那個燒雞翼的聚會上,他阿姨們開始討論更年期。「我很驚訝,她們以前很避忌講這些東西,昨天竟然問我有沒有什麼產品拿些代言回來,好像感覺她們又進化了。這樣的推進是很好的。」

Ky說到社會有時候好矛盾,「有月經時又嫌棄,但沒有時又好像說你已經不是一個女人了,變成了一個老女人。老女人是另一種污名化的對象。」

Jon Jon提到印度有些國家會慶祝女性初次來經,慶祝女性長大,但同時有些印度教國家如尼泊爾仍會把經期中的女性關進「月經小屋」隔離,因為她們被視為不潔,而她們有可能在小屋逗留期間因各種通風、受人或動物襲擊、失火而引致疾命或死亡等風險。

KY:「文化意涵上,那種對月經的慶祝很多時是指她多了一個功能,可以結婚和生育了。但同時在很多宗教上認為月經不潔,同時是出於因為有經期表示可以開始性行為或生育等,而女性進行性行為後就不再純潔。這是一個很矛盾的兩面。」

Jon Jon:「究竟幾時大家討論這件事才不會禁忌,可以坦誠去談?回到更年期的話題,經期的完結未必只關乎身體狀態,而是心理上你會否覺得自己是個不完整的女人,都要教育身邊的長輩,就算無經期都是女人,都可以有性生活,都是一個完整的女人。」

 

讓月經議題跟上時代步伐

隨著分享到尾升,兩位講者介紹了展覽其中一項展品「Buddy Buddy 對話卡」,一面嘗試回答裡面有關月經的問題,一面輕鬆聊天。

Jon Jon 未幾有感而發,覺得現在iphone都出到14,為什麼月經用品或者處理月經帶來的問題的藥物之類的都沒有什麼進步。雖然不是說要發明一種藥去譬如把經痛消滅,但是像月經杯這樣的產品感覺仍和講求科技進步的現今世代有很大的距離。

Ky就講到,女性疾病和月經等研究是比其他研究難的,因為招募女性參與者比較困難,同時間進行這些研究能拿到經費的困難度是高的,因為被認為科研價值比較少/能惠及的對象也是少,在科研世界裡面也是大概有7成是男性,3成是女性,很少男科學家會發起一個有關女性議題的研究。招募被研究者的困難也是,就算未去到性病這種較敏感的問題,譬如談月經、陰道炎、性生活或懷孕都是較難找到人願意放開去談。

Jon 在總結時提到看書時學習到排卵相關的智識,指完來排卵原來也涉及卵泡之間的競爭,是一個很有生命力的過程,使他感動。他希望有天不再需要有「世界月經日」來提醒大家關注月經議題。Ky 就想再同大家講一次,希望大家可以嘗試不同月經產品,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來經是天經地義,漏M也不是大家的錯!在自己身邊的朋友、學校或群體多討論或一起宣揚正確的月經知識,慢慢去除月經的污名。希望未來的5.28可以不再是提高月經關注的日子,而是大家可以真正慶祝來經與來經者的身體,甚至搞一個「國際停經日」讓大家慶祝停經也不錯呢!

Jon Jon 當天揀的紅色波點上衣與來到最後一天的展覽非常相襯,展覽有邀請大家把紅色的波波貼紙貼到最深刻的展品旁邊,大家都很踴躍參與。像他那天充滿信心穿上那件衣服出席,Jon Jon認為即使血流瀉地,大家仍是非常美麗。

#無M唔會有你

———-

Hactl x Free Periods Hong Kong – Be My Buddy Buddy 計劃由主要贊助機構Hactl全力支持,Free Periods HK策劃,One Bite Design Studio協辦,計劃在2023年-2024年間,舉行多個活動、展覽、教育講座等;並贊助500套「Buddy Buddy Gift Sets」,內含多元月經用品與Buddy Buddy對話卡,透過Free Periods HK 贈予有需要人士,一同推動月經平等及抒緩月經貧窮。

Free Periods HK, with the full support of Hactl, is working in collaboration with One Bite Design Studio to organize the project that includes various workshops, exhibitions, and educational talks about menstruation slated for 2023-2024. Hactl will also sponsor 500 “Buddy Buddy Gift Sets”, which contain a variety of menstrual products and Buddy Buddy conversation cards, to be given to those in need through Free Periods HK, promoting menstrual equality and alleviating period poverty.

主要贊助機構 Lead Sponsor:香港空運貨站有限公司 (Hactl)

主辦 Organiser:Free Periods HK

合辦 Co-organiser:One Bite Design Studio

發表留言

Blog at WordPress.com.

%d 位部落客按了讚: